04
2022
-
11
身陷囹圄,不忘学习。他是为真理奉献终身的一代哲人
作者:
十堰
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 人才辈出
这些历史人物闪烁着智慧之光
构成一幅群星璀璨的历史画卷
追继先贤 激励后秀
为展现我市人才辈出的历史盛况
今日起
刊发系列报道
讲述十堰历史名人背后的故事
第四期
他就是
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
杨献珍
1896年,杨献珍出生于郧阳区安阳镇一个贫穷的家庭。1913年,自幼好学的杨献珍考入郧山中学(现郧阳中学)就读,直到1915年毕业。那年夏天,19岁的杨献珍走出贫瘠的大山,奔赴武昌求学。
1920年,杨献珍从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毕业,1925年,学成归来。郧阳旅省老乡发动郧县籍学生联名上书,公推杨献珍回故乡出任第十一中学的校长。
当时,武汉革命形势高涨,国民党省党部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省党部执行委员会,董必武、吴德峰、蔡以忱等都被选入执委会,并转入公开活动。吴德峰、蔡以忱都支持杨献珍回郧县担任十一中校长。杨献珍受命于危难之时,深知责任重大,决心不辜负郧县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厚望。
杨献珍积极投入校长职务中,经过一年艰苦奋斗,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使自己主持的中学在各方面逐渐走上正轨,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赏。
1926年夏,为了向省教育厅汇报学校的工作,他把学校的工作向有关人员交代后,趁学校放暑假之机,坐上一条熟人的货船,沿江而下,直驶武汉。然而,杨献珍怎么也没有想到,由于种种原因,他这一去,竟然过了半个多世纪才得以重返故里。
1926年11月,杨献珍加入中国共产党,出任武汉第三区区委委员。然而到了1931年7月,杨献珍在北京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入狱,并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草岚子监狱度过了长达5年多的时间。在这里,他坚持与敌人斗争,还在狱中建立起中共支部。
在监狱中,他进行着长期、复杂的斗争。他认真分析和研究了狱中形势,利用在监狱漫长的岁月,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因杨献珍是支部宣传工作的干事,所以他就来负责组织狱友和他一起投身工作。当时北京饭店内开设了一家“东方书报流通社”,出售有相关外文书籍。杨献珍等人悄悄把钱交给已被争取过来的看守,叫他们去买回来。这样他们就能看到报刊杂志,从中了解国内国际形势。
青年杨献珍
买回来的外文书刊,英文的由杨献珍和廖鲁言等翻译,俄文的由殷鉴等翻译,杨献珍是主要的翻译者。他翻译的文章通俗易懂。杨献珍和殷鉴都住在病号房,有空就翻译。译完后在各监狱里秘密传阅,学习资料传阅完了,再由杨献珍收回,用水搓洗烂后倒入马桶,再送到厕所倒掉。狱中学习一直有计划地秘密进行。大家也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著作。
杨献珍在回忆文章中,曾谈到他在狱中读了由殷鉴翻译的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问题》,对他后来在山西搞统一战线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狱中党支部和狱外党组织取得联系后,还传进来了一些中央文件,如瓦窑堡会议毛泽东的报告、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等。
杨献珍在狱中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他曾将翻译好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和《社会主义与战争》两本书的译稿,送到狱外托人出版。
为了加强马列主义学习,狱中党支部除了由懂外文的同志翻译马列主义著作供大家学习外,还创办了一个小型秘密刊物《红十月》,由杨献珍和胡锡奎负责编辑,用来刊载理论文章和学习心得,并传达党和红军活动的消息。《红十月》上登过杨献珍写的《要辩证唯物主义,不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殷鉴写的《革命斗争中左倾与右倾试析》等文章。杨献珍还发动大家用诗歌、杂文等形式,交流狱中对敌斗争的感受和心得,抒发了必胜的信念和豪情,起到了坚定人民信心的积极作用。在狱中,许多同志还学习了外文,杨献珍也学习了俄语。
杨献珍一直在跟敌人作斗争,敌人为达到推行“反省政策”的目的,曾派法官到监狱给他们“讲课”,每周两次讲三民主义和孔孟之道。但那些法官们刚开讲,杨献珍等人就提出一连串问题,常常问得法官们狼狈不堪。监狱当局看到这种办法不灵,就又从附近天主教堂请来三个神父,轮流到狱中“布道”,每周讲一次《圣经》。杨献珍他们正好利用学到的唯物主义理论,针锋相对地反驳神父的说教。经过几次交锋,神父再也不敢来了。
1936年9月,杨献珍等人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1942年调入中央北方局党校后,杨献珍便与党校结下不解之缘,并成为马列学院和中央高级党校的主要创办者和领导者之一。
1948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开办马列学院的决定》。决定指出:“为适应时局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刘少奇为院长,陈伯达为副院长,杨献珍为教育长。”所以筹建的任务从寻觅校址、建立机构到聘请教员、招收学生、制定计划、编印学习资料等工作都落在杨献珍身上。
正是在这个岗位上,杨献珍辛勤耕耘十余年,成为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1953年杨献珍担任中央马列学院副院长,1955年,党中央任命杨献珍为中央高级党校的校长,1955年—1961年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由马列学院改名)校长、党委书记,杨献珍也被称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理论家。1979年担任中央党校的顾问,1992年杨献珍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为了让十堰优秀历史文化
迈向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
十堰“历史名人活化工程”和“历史文化活化工程”
文化产业创业项目大赛
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
已经正式开启
诚邀您参加
相关下载